
2021年中美高层战略对话 时间:2021年3月18日-19日 举办地: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 


——对话开始前,驻美大使崔天凯接受采访表示:中方并不指望一次对话能解决所有问题,并没有过高的期待和幻想,希望双方带着诚意来,带着理解离开。 同时他也明确表示:中方不会为了营造某种所谓的“氛围”在主权问题上做出妥协和让步。 ——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首场会议结束后,中国代表团第一时间就进行了背景吹风。 我方指出:美方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,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,挑起争端。“这不是待客之道,也不符合外交礼仪。” 我方两位高层领导对此直言不讳。杨洁篪说:“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,中国人不吃这一套。”王毅批评:“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!” ——在第二场会议开始之前,媒体在蹲守中方代表入场时,无意间拍到了杨洁篪和王毅的一句“闲聊”。 王毅和杨洁篪打招呼:“午饭吃了?”杨洁篪回答说:“我吃的泡面。”(详细报道) 外交无小事,越是关键的时刻,任务越是繁重,中方代表团之忙碌,可见一斑。 ——在中美对话之际,朋友圈内流传着两张辛丑年的照片,一张拍摄于1901年,另一张是2021年,前者是历史上辛丑条约签订现场,后者是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现场。 时隔120年,两个甲子轮回,美国仍是那个美国,但中国却早已不是那个中国了。 
图片来源:网络 ——与照片一同刷屏的还有一幅漫画。动画片《那年那兔那些事儿》中的一幕与对话现场照片颇为相似,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1955年的中美大使级会谈,当时中美达成两国平民回国协议。 ——在首场会议上,美方做出回应后,要求现场记者立即离开,杨洁篪对美方说:“美国不是讲民主的吗?干嘛害怕记者在场?” ——在此次对话官宣之后,不少人都好奇地点为何选在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?王毅给出了答案——安克雷奇位处中美两国首都航线中间位置,是中美交往的“加油站”,也是中美两国相向而行的“交汇点”。 这一“中间位置”不仅是地理位置,或许也能反映出中方对此次对话的态度——地位平等,相互尊重,诚意满满,但核心利益绝不让步。 
划出红线 阐明关切 首先,中方这次去是为了解决问题,而不是去吵架的。但是,面对美方在会谈中的无端指责与霸道做法,中方有理有据进行驳斥回击,划出红线,阐明关切,展现了维护国家主权、安全与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和意志。 外界注意到,就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前后,美方小动作不断。从搞美日印澳四方会晤,到美日“2+2”对话渲染中国威胁,再到与中方会谈时违反外交礼仪发言严重超时、对中国内外政策横加指责,美方一系列举动,不外乎是想提高对华筹码,制造所谓对话优势,服务于国内政治需要。但结果却弄巧成拙。美国一些人的政治算计,反倒让全世界看到了美式霸权被当面痛击的一幕。 在对话中,中方明确指出,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制度安全不容损害;台湾、香港、新疆、西藏问题属于中国内政,坚决反对外部干涉。这些都是中方的红线,美方对此不应再有任何战略误判。 
图片来源:网络 互相尊重 平等相待 其次,尽管双方存在重要分歧,中方仍努力寻求与美方的务实合作点,并就此达成一定共识,展现了对中美两国和全世界利益的高度负责。 中美合则两利,斗则俱伤,这是被历史一再证明的道理。基于此,中方与美方讨论了经贸、两军、执法、人文、卫生、网络安全等一系列问题。双方表示均致力于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对话合作,将建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。这是本次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的积极因素,符合双方利益。当然,下一步合作需秉持互相尊重、平等相待的原则,中方不接受美方单方面拉单子、提要求,更不吃美方颐指气使那一套。 和平发展 合作共赢 第三,中方清晰阐明对大国相处之道的看法,坚定捍卫“真正的多边主义”。 拜登政府上任之初宣称“美国外交回来了”,但观察其两个多月来的执政表现,美方所称的“多边主义”实质是“小圈子”政治,不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。 在这次对话中,中方重申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、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,而不是以一小部分国家制定的规则为基础的秩序;美国的价值不是国际价值,美国制定的规则不是国际规则。同时,中方指出,真正的多边主义应尊重世界各国主权,尊重文明多样性,致力于国际关系民主化,而不应该拉“小圈子”,更不应该开历史倒车,以意识形态划线,重挑集团对抗。 可以说,中方这番坦率陈辞,说出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心声。在世纪疫情叠加百年变局的当下,和平发展、合作共赢是国际社会共识。美方若逆流而动,只会自食苦果。 
值得注意的是,中方带着诚意应邀来到安克雷奇同美方进行战略对话,并做好按双方事先商定的程序和安排开展对话的准备。但美方在先致开场白时严重超时,并对中国内外政策无理攻击指责,挑起争端。这不是待客之道,也不符合外交礼仪,中方对此作出了严正回应。 杨洁篪: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 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当地时间18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、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、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。 杨洁篪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开场白中阐明中方有关立场:我们希望这次对话是真诚的、坦率的。 杨洁篪强调,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,中国人不吃这一套。与中国打交道,就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。历史会证明,对中国采取卡脖子的办法,最后受损的是自己。 王毅:美国干涉中国的老毛病要改改了 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表示,过去几年,由于中国的正当权益受到无理打压,中美关系遭遇前所未有的严重困难。这种局面损害了两国人民利益,损害了世界稳定与发展,不应再继续下去了。 王毅还表示,中方过去、现在、将来都绝不会接受美国的无端指责,同时我们要求美方彻底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霸道行径。美国的这个老毛病要改一改了! 王毅称,3月17日,美国在香港问题上再次升级对中国的所谓制裁。美方在中方即将动身赴美参加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前夕出台这一举措,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。如果美方想以此增强所谓对华优势的话,那完全是打错了算盘,恰恰暴露了内心的虚弱和无力。这种做法丝毫不会影响中方的正当立场,也丝毫不会动摇中国人民维护主权和尊严的坚定意志。 
“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,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,同中国谈话。”“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,中国人不吃这一套!”“美国的这个(干涉别国内政)老毛病要改一改了!” 面对美国官员不讲外交礼节,不行待客之道,杨洁篪和王毅背靠中国人民的发言,掷地有声、字字铿锵,直击美方痛点。 恨中国“粗鲁”的有;怒美国“不争”的有;慕中国“直接”、恨本国“不硬”的日本网友也有。“希望我们国家也能这样……”日本雅虎相关新闻下最高点赞的评论想象着。 还有一位外国网友,从短短1分钟的视频片段中,感受到世界格局的变动。“过去没有哪个国家敢发出这样的声音,世界听到了。”他如此感叹。 “硬气,豪气,霸气,解气 ,服气!”网友感叹。中国各视频、社交媒体平台上,许多网友说自己“把视频片段看了一遍又一遍,看红了眼眶”。 有网民说,“中共官员登上美国的土地,当着面把拜登政府官员彻头彻尾地羞辱了一番。这对国务卿布林肯的外交工作来说,是个糟糕透顶的开头。希望拜登政府能从中吸取教训。” 还有人说,“我觉得中方看出了(美方的)软弱。他们的语气已经不一样了。” 许多外国网民对布林肯等官员的表现不满。“看一下双方的肢体语言吧:讲话的时候,中方的人坐姿笔挺,敞开双臂。但布林肯讲话时头低着,读稿子。” “从什么时候开始美国变得这么逊、这么弱了?”这位网民感叹。 在美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右翼媒体人迈克·切尔诺维奇(Mike Cernovich)看完“老虎杨”(老布什给杨洁篪的绰号)怒斥美方的视频后深感担忧,将片段上传至推特,跟其他网友说,“看完这段吧,太凶残了,完全压制了美方(outclassed)。不妙啊,朋友们。”并将推文置顶。这条推特超过1.7万点赞,6000多转发。 “这对拜登的外交事务来说,是糟糕透了的48小时。”网民留言,“这是他们(中方)向我们发出的最直接的信号。他们不尊重这届政府。普京今天还邀请拜登‘辩论’。”获1000多点赞。 日本:希望日本也能这样…… 观察者网注意到,平时厌华情绪高涨的日本雅虎新闻网评论区,这次在相关新闻下面,也有不少日本网民惊讶于中国的表现。 获得最高赞的留言写道,“真是相当直接的交锋。希望日本也能这么直接地(在外交场合)表达观点。总是搞窝囊外交(腰抜け外交)的话,这个国家就算一直出钱,也无法赢得国际上的信赖和尊敬,于日本国家利益也无帮助。” 海外华人:点赞! 在海外视频平台上,少有国外媒体放出第一轮会议的完整视频。有台湾媒体公布了时常67分钟的录像,以及杨洁篪首轮发言的完整版。 视频吸引来不少海外华人。一位可能是澳大利亚第二代华人的网友十分激动,为祖国的强大感到骄傲。“致敬杨先生,虽然大部分媒体不会全篇翻译报道您的演说,但是全球华人华裔都看到听到了!” 马来西亚、西班牙的华人华侨,多地海外留学生也都来点赞。“虽然身在国外,但无时无刻不以一个中华儿女(的身份)而自豪!”一网友评论道。 天下“苦美”久矣,在推特上,一些中美之外的网民“围观”后,纷纷为中国外交官点赞。 一网友看了视频,立刻“粉”上了杨洁篪。“我喜欢这个外交官,他一发威(rocks),美方就被镇住了。” 有网民感觉“时代变了”(times are changing)。他感叹这是他这几年听到的“中国高官对美国最直截了当的回复。” 有人跟评“他们说的每一句话,数十亿双眼睛看着、读着,数十亿双耳朵听着。这一时刻到来了,世界正在起变化。” 
图片来源:网络 “确实,世界(上所有国家,无论立场如何),终于听到了过去没有哪个国家敢发出的声音。” 
综合央视新闻、新华社、中新网、环球时报、国际在线、腾讯网、网易新闻等媒体整理 编辑策划:侯哲
责任编辑:侯哲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