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霭琳 敲锣打鼓近十个月,蔡当局所统计的台商回流投资金额已突破6,200亿元(新台币,下同)了,蔡当局也不断宣传,早年以笔记本电脑代工起家的“电子五哥”,原本都已外移到大陆生产,如今全都回来了。一片欢声雷动中,想必工业生产表现理应大好,但台湾9月的工业生产指数却出现负成长,到底哪个数字有问题?
台经济部门上周宣布,考虑到中美贸易摩擦冲击笔记本电脑、服务器等货品,英业达董事会决议斥资48亿元扩建桃园龟山与大溪厂房,将上海服务器及重庆笔电代工产能移回台湾生产。加上之前已宣布的广达、和硕、仁宝等,相当于“电子五哥”全都重返台湾生产了。
讲得煞有其事,但也是在上周才公布的9月公布的工业生产指数,却旺季不旺出现负成长,反映台湾制造业开工生产状况的官方指标没有开出红盘,是“意外”,还是本该如此。一个是投资持续加码的盛况,一个是实际开工生产的指针,两个数字背道而驰,真相就是其中一个数字有问题。客观来说,长期以来每月定期发布的工业生产指数可信度应该较高,那剩下的问题就是层层堆高的台商回流投资金额,这个数字到底有否灌水。
如果这些宣称要回台投资的业者,真的开始建厂准备开工生产,就会开始购置生产机器设备。但现实中,台湾机械业天天哀声连连,不是放无薪假就是央求台当局给政策纾困;统计也显示,9月机械设备业的生产指数比去年同期衰退了16.6%,已是连续11个月衰退,而且今年已来几乎每个月都呈现双位数的减幅,堪称最长的景气寒冬。
另一个与台商成群结队回流投资搭不上的经济数字信号,还有失业率。刚巧也也是上周公布的台湾9月失业率为3.8%,是三年来同期新高;此外,9月就业人数仅较去年同月增加5.8万,这样的就业成长是除了2001年网络泡沫、2009年金融海啸的两次经济衰退期之外的历年最低。若台商真的回流投资了,势必对工人需求渴急,新增就业人数应该会冲高才合理,但结果却不是这样。
事实上,喊到了6,200亿元的台商回流金额,真正已落实投资的比率,恐怕少之又少,否则GDP早就二位数成长了;更多宣称要回台投资的企业,可能只是送个投资计划占个低利优惠贷款额度,又或是本来就已规划要在台湾投资的案子,借机灌水进入所谓的台商回台投资计划,蹭一些优惠补助而已。审查机关经济部门大概也心知肚明,但为了指标好看,也就顾不得“挤水份”了。
台当局要做多,当然也有投机份子乐得先炒作一笔,台财政部门统计,今年前九月的土地增值税比上年度大幅增加7.3%,主因在税额千万以上的案件增加到580件,税额达147亿元,分析主要动能来自台商回流的购地设厂投资需求。虽说购地交易就是替投资预做准备,但在台湾土地稀缺特性下,更多的可能性是投资炒作,交易中垫高了土地取得成本,反而更不利日后真正回流投资的台商土地取得。
我们都可以预见,接下来这些已“挂号”要回台投资的业者,又该大肆抱怨找不到合适的土地,回台投资的案子无法落实,“缺地”又成为投资案跳票最佳的借口了。
这些号称要回流台商的观望态度也是一大变量,如今中美贸易摩擦已见缓和,双方极可能在接下来的智利峰会时签署贸易协议。届时,贸易战停火,生产供应链由大陆移回台湾的理由就不存在了,这些宣布基于躲避贸易摩擦要回台投资生产的业者,也就没有移转产线的必要性与迫切性,回台投资自然也不再是优先选项了。
操控“执政”机器的民进党天天喊着拼经济,堆砌着台商回流投资的荣景,当然与2020年选举即将到来有关。为了要持续“执政”,今年以来,蔡英文当局一路做多经济成绩,大开境外资金回流的方便之门,无时无刻不在宣传台湾经济表现战胜全球,逆流而上的成绩,好到令人瞠目结舌,不得不让人质疑,大量数据造假,就好像是为了选举而吞下的春药,当明年选举激情结束,退潮之后就知道谁在裸泳,台商回流投资的谎言迟早要被揭穿的。
提拿信息网专稿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